德國醫(yī)生培養(yǎng)初體驗
新聞來源:神經外科 朱慶寶 發(fā)布者:管理員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9-01 點擊量:7292次
2017年6月,我有幸作為交流生,參加由德中科技交流基金會組織的赴德學習。我學習的醫(yī)院在黑森州的卡塞爾醫(yī)院,通過三個月的學習,深切感受到德國醫(yī)生的嚴謹作風。
2018年我更有幸被德方推薦為優(yōu)秀學員,作為訪問學者回訪,赴德國格拉夫斯瓦爾德大學醫(yī)學院參加2018年第十屆波羅的海國際全高清神經內窺鏡操作培訓。讓我對德國的醫(yī)學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。
一、關于格拉夫斯瓦爾德
我們乘坐的航班由莫斯科轉機,降落在柏林舍內菲爾德機場。該機場位于柏林市區(qū)東南部,原為東柏林機場,屬于小型機場,距柏林市中心18公里,從東歐各國飛來的航班多在此降落。
因為這次是作為訪問學者回訪,待遇也提升了。德方安排了專車接送。德國人比較務實,奔馳的商務車還是鐵輪轂,汽車的內飾很像國內的桑塔納汽車;德國的部分高速不限速,我們的車速高達160公里/小時。
格拉夫斯瓦爾德,位于德國最北端,緊鄰波羅的海。被中國人戲稱為格瓦村。因為全城人口不到6萬,除了年輕的學生,大部分是一些中老年人。學生和教師人口在1萬5千人左右,是一個典型的大學城。
城市名稱的由來:格拉夫斯瓦爾德是一個合成詞,前面的Greif是傳說中的神獸,它有鷹的頭和翅膀,獅子的身體;后面的Wald代表森林。人們認為這種神獸擁有神奇的力量,被認為是守護神。
格拉夫斯瓦爾德的衛(wèi)星照片,城區(qū)實在太??;我們住在附屬醫(yī)院的對面;從我們的住所步行到大學,僅需27分鐘。步行穿過整個城區(qū),也只要大約40分鐘左右。
格瓦雖小,但文化保留的很好,如同大部分歐洲城市,它也完整的保留了他的古城區(qū)即市中心。古老的廣場、歷史悠久的教堂、古樸的市政廳、舊式居民樓,行走其間,如同穿越到中世紀。德國人開著汽車在廣場上擺攤,兜售服裝、農產品等。
晚上6點后,商販陸續(xù)撤除攤位,整個廣場整潔如新,沒有產生一點垃圾。
二、關于醫(yī)學院
格拉夫斯瓦爾德大學的醫(yī)學院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醫(yī)學院之一。2007年在全德國34所醫(yī)學院校排名中,格拉夫斯瓦爾德大學醫(yī)學院綜合實力排名第二。格拉夫斯瓦爾德大學是德國中學生最渴望進入的醫(yī)學院校之一(排名第一)。醫(yī)學院擁有19個醫(yī)學研究所,其中藥理學、免疫學、內分泌學等的研究世界知名。
大學沒有圍墻,學校建筑和周圍的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。解剖教學樓建于1855年,至今仍在正常使用,是我們學習班的主樓;從解剖教學樓出來,步行100米就是城市的主商業(yè)街。
解剖教學樓建于1855年,1856年10月17日使用,后來在兩側加建了解剖實驗室。
解剖教學樓兩側加建的解剖實驗室。我們解剖訓練都在這個教室完成。這張照片拍攝于1929或1930年,圖中標記的兩人獲得了諾貝爾獎。
在德國,醫(yī)學院所需的尸體只能通過捐獻獲得。最左邊的醫(yī)師就是格拉夫斯瓦爾德大學醫(yī)學院神經外科的施羅德教授,也是學習班的主講人。
學校經常會舉辦一些活動紀念尸體捐獻者。
三、關于學習班
解剖教學樓的大門,門上貼著這次學習班的海報。進入大門,每個學員簽名領取資料。
解剖教學樓二樓走廊,是我們中午用餐和茶歇的地方。墻上全是學院的知名專家的肖像畫。
我們參加的第十屆波羅的海國際全高清神經內窺鏡操作培訓,每年舉辦一次,每次嚴格控制人數(shù),只招收30人,學員來自美國、德國、加納、埃及、意大利、中國等。
理論課的教室很像斗獸場,中間有一個展示臺,可以讓每個人都清楚的看到標本。
四、關于標本陳列室
解剖教研室的二樓是標本陳列室,里面有大量的動物骨骼標本和人體器官標本。
標本陳列室內大量的動物骨骼標本。
標本無處不在,標本陳列柜上有一條巨蟒的骨骼標本,目測應該在8米左右。
人體骨骼標本,標本前面放的是我們茶歇的餐盤,標本左側是咖啡壺和甜點。只有醫(yī)學生的茶歇才會這么魔幻!
五、學習班與國內的差別
左首是這次學習班的主講人,格拉夫斯瓦爾德大學醫(yī)學院神經外科的行政主任施羅德教授,身高1米9,走路風風火火,做事雷厲風行。三天的培訓施羅德教授沒有一點疲憊,我們都稱他為永動機教授。
國外的講課一般都從城市、學院的歷史開始;介紹專家的時候還會介紹專家的家人。參會的專家還承擔解剖示教工作。
施羅德教授的學生,現(xiàn)在是他的助手,很多解剖示教都由他完成。
施羅德教授的學生不僅是個帥哥,還是一個運動健將。
德國人非常重視家庭,即使是學術講座也會介紹家人。施羅德教授授課時特地提到了他的女兒Lotta。
施羅德教授是神經內鏡方面的頂級專家,新款的STORZ內鏡以他的女兒Lotta命名。
六、關于學習班內容
國內的醫(yī)學講課基本以面對面的授課為主;德國的培訓更注重動手能力的培訓;每次授課都是先理論授課,結束后在二樓的走廊短暫的茶歇,補充能量后;施羅德教授的助手帶著我們來到一樓的解剖實驗室,在那里,曾經孕育出兩位諾貝爾獎得主。
實驗操作每兩人一組,使用的是目前最先進的STORZ神經內鏡,尸頭固定用的頭架是MAYFEILD品牌的,價值約人民幣20萬,所有的器械都是STORZ專用器械,每個操作臺的手術器械價值約人民幣300萬元。
解剖培訓兩人共用一個尸頭,每個人都有動手機會,使用的是最好的內鏡器械;尸頭是冰凍的,解剖時富有彈性,最大限度的模擬真實的手術。
其他教師授課時,施羅德教授會坐在下面認真聽講,不時還會提出自己的問題。施教授的大長腿,坐在凳子上,實在不和諧。
茶歇設置在標本陳列室的門口,午飯也在這。能想象到嗎?從飄著咖啡香味的二樓下樓右轉,就是解剖室,里面有16個冰凍的尸頭。
一樓的解剖教研室,所有的解剖訓練都在這完成;前面提到的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曾在這個教室接受培訓。德國比較重視培訓的質量,15個操作臺使用的都是STORZ最新的神經內鏡和手術器械,和真實手術沒有差別。
教室中間是施羅德教授的演示臺,每次手術操作教授都會現(xiàn)場演示。演示臺的神經內鏡器械是電動機械臂,和施羅德教授手術室的內鏡器械一模一樣。一個培訓班就使用這種頂級手術器械,太奢侈了。
第一天的培訓是夾辣椒仔,換個角度看辣椒,是不是很奇怪?認真感受了一下他們的器械,手感細膩,操控性好,分、剪、夾、斷,得心應手,并且有不同角度的鏡頭可以選擇,在這,手術已經成了一種享受。
除了教授和助手,STORZ廠家也派人提供技術支持,每天根據(jù)我們的培訓內容擺放不同型號的神經內鏡及手術器械;培訓過程中指導我們正確使用不同的器械;培訓結束后還要收拾整理器械。
第二天早上去附屬醫(yī)院觀看手術直播;穿過馬路就到了醫(yī)院。
德國醫(yī)院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像醫(yī)院,醫(yī)院主入口左轉是小型商業(yè)街,售賣服裝、紀念品、咖啡和手機卡等。
第一臺手術是三腦室底造漏,麻醉師在B超引導下穿刺橈動脈,一貫的德式作風,不管操作再小,一定是最好的操作。患者未剃頭,切口處備皮,寬度2厘米,施羅德教授主刀,導航下確認穿刺點和方向、深度,即使這樣,施羅德教授還是先用穿刺針穿刺定位,腦室鏡沿穿刺方向6厘米,進入側腦室,觀察結構、確認孟氏孔后,進入三腦室,終板造漏,干凈利索。
個人感受:德國醫(yī)院的手術室都是標準化配置。格拉夫斯瓦爾德醫(yī)院和我學習的卡塞爾醫(yī)院手術室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,從手術床、術中導航儀、手術頭架、麻醉機,甚至閱片燈都是一模一樣的。德國醫(yī)院的裝備都是最好的,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比擬的。
第二臺手術是微血管減壓,因為在手術中間穿插講課,播放的時候已經切開硬腦膜,在顯微鏡和神經內鏡下觀察,仔細辨認責任血管;神經內鏡在手術觀察有非常優(yōu)越的優(yōu)勢,可以近距離、各種角度觀察。
個人感受:我覺得手術病例沒有選好,演示的患者較復雜,多根責任血管,反復、多次墊Tefflon墊片,可能會導致復發(fā)。
第三臺垂體瘤,左側鼻腔進入,犁狀骨處分離黏膜,進入右側,咬骨鉗大塊咬開蝶竇前壁骨片,暴露的非常充分,卡塞爾醫(yī)院手術也是這種風格;他們的垂體手術暴露非常大,可以看到兩側的頸內動脈壓跡,使用磨鉆磨除鞍底骨質,可伸縮、隱藏刀頭的黏膜刀(我們的刀不能伸縮刀頭)切開鞍底,黏液樣腫瘤涌出,內鏡下清除腫瘤,再反復延伸鏡頭,確定腫瘤完全切除,鞍隔塌陷,再修復鞍底。手術順利。
個人感受:垂體腺瘤的手術,國內更加追求微創(chuàng),盡量減少創(chuàng)傷;國內一般不會暴露兩側的頸內動脈壓跡。顯露的術野越大,出血也會越多,誤傷周圍正常組織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下午的操作全部模擬上午的手術,德方提供的是冰凍的尸頭,沒有使用福爾馬林,最大限度的接近手術的真實性。解剖過程中,蛛網(wǎng)膜清晰可見,腦組織彈性良好,就像真實的手術一樣??梢钥匆姼舯诘氖中g臺上,因為冰水融化,臺上滿布血水。怕引起不適,尸頭已經做了P圖。
解剖教室一角擺放的腦組織標本,特殊藥水處理。請注意,圖中學員是直接用手拿取的。
國內的標本都是福爾馬林浸泡,絕對不能直接用手觸摸。我也在國內做過尸頭解剖,因為是福爾馬林處理的,皮膚像皮革一樣硬,切開、顯露非常困難;福爾馬林揮發(fā)性很強,對眼睛、粘膜等有強刺激性,整個解剖過程在流淚中完成的;結束后感覺呼吸都帶著福爾馬林的味道,兩天沒有胃口;所以,請珍惜為您治病的醫(yī)生,他們吃過很多你們想象不到的苦。
病例討論全是巨大顱底腫瘤,還有腦干巨大海綿狀血管瘤,都是神經內鏡下切除,施羅德教授明顯在賣弄。但是確實手術難度大治療效果好,佩服。
七、關于德國美食
說道美食,中國當之無愧是世界第一;德國的飲食除了啤酒和烤腸,真沒有什么可以宣傳的。但是沒有美食的文章是不完整的文章,所以還是要說說這次的德國“美食”。
在德國的第一頓“美食”,菜單有德文、英文兩種;和服務員用英語交流了半天,挑了最接近中餐口味的雞肉面,味道不咸不甜,怪怪的;還是德國的黑啤酒好喝。費用一共約人民幣80元。
解剖教學樓走廊提供的茶歇和中餐,各種飲料和咖啡;茶歇后就是手術操作,穿脫防護服不方便,實在不敢多喝。
中餐是土豆泥配牛肉,土豆有點甜,牛肉有點酸,毫無美味可言。
學習班第一天晚飯在城市廣場的fritz,啤酒,湯,雞肉,甜點;德國人請客,應該算是德式大餐。首先是啤酒,大杯500毫升,然后是蔬菜沙拉、雞肉、甜點。甜點冰淇淋下面竟然是加熱的果肉。
學習班第二天晚餐在fischer hutte餐館,靠近海邊,車子開了20分鐘才到,絕對的德國餐廳。啤酒、蔬菜沙拉、魚肉、甜點。對于享受貫了美食的中國人來說,口味一般。
八、關于德國人情
中國是人情社會,德國人嚴謹、刻板,不近人情。通過學習班的相處,我們還是感受到了德式人情;雖然每天的食物并不能引起我們的興趣,但是能感受到德國人是精心準備的。每天晚上課程結束后,已是夜幕降臨;教授和助手一起帶著我們去餐廳,一定到所有學員都走了,他們才離開。
每天的晚餐都是精心挑選的;授課時,教授特地告訴我們,今晚的就餐地點在fischer hutte餐館,靠近海邊,風景優(yōu)美,是當?shù)刂宛^。可惜解剖課結束后已經是滿天繁星,美麗的景色只能想象了。
最后一晚聚餐,施羅德教授向參會專家贈送T恤衫留念。
培訓班結束后,施羅德教授向每一個學員頒發(fā)證書。特地告訴我們,這個,對你們中國學生很重要。看來,德國人也學會了中國的人情世故。
九、小結
德國人的嚴謹一直為世界認可,德國醫(yī)生的作風同樣嚴謹。德國醫(yī)生手術按部就班,一板一眼。2017年在德國學習的時候我一直在考慮,這些德國醫(yī)生是怎么培養(yǎng)的。通過簡短三天的學習,管中窺豹,對德國醫(yī)生接受的培訓有了切身感受,他們的教育,更多的是動手。所有操作都是使用和醫(yī)院相同的器械。對于解剖標本,他們更多的使用新技術,針對不同的操作使用不同方法處理的標本,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對于這種環(huán)境下培訓出來的醫(yī)生,操作技能嫻熟,融入臨床更快,后期的提升空間更大。希望我們能更多的學習德國醫(yī)院的長處,提升我們醫(yī)院的實力,為患者造福。